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仕彬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奇境翩然落眼前——读陈仕彬的画有感

2008-07-03 15:34:31 来源: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作者:刘墨
A-A+

  丙戌初春,还有寒意,坐在陈仕彬宽大的画室里翻看他的作品,其笔墨境象,不禁让我想起何绍基曾经在一首题为《飞云揽胜图》的诗中写过的景象:『万里归来雪後天,江山回首但风烟。淋漓染墨纔踰尺,夭矫飞云满大千。势讶潜虬嘘洞口,梦随栖鹤上松巅。屐痕记我曾游处,奇境翩然落眼前。』以这样的诗意来看仕彬的画,无疑是十分贴切的。
  我最初认识仕彬,倒不是像别人认为的他衹是一位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或者是在城市雕塑以及社会事务策划方面极有才干的人,而是从他的书法和绘画开始的。他擅长草书,对山水画用功尤深,每次到他的画室,我们谈的都是有关书画的话题,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兴趣。对於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当我从不同维度来看艺术时,我对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它不是一个由世俗、名利、金钱可以触及的领域,它是集灵性、情怀与思想於一身的学问,能一心一意地以纯洁的心情探索艺术的美,确实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
  所以,所谓艺术的美,含有多种因素,这涉及到时代的变化、个人的领悟、学养的递进、技巧的锤炼以及更为重要的个人的品质。随着接触的增多,仕彬的艺术面貌在我的眼前逐渐明朗,也立体起来。从他十几岁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创作我都看过,从中我不仅看到了仕彬书画艺术历程的演进,也看到了他对生活、艺术、自然、社会的体悟和融通後的精神气象。
  在八五美术新潮时期及之後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仕彬,凭着年轻的热情投身於艺术创作,在多元而纷杂的思潮中,他也同样尝试着用什麽样的方法可以从传统中突围而出,他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技巧、各种方法,虽然他现在已经将这些试验弃之不用,但积累下来的经验却是宝贵的。正像新潮时期黄秋园的绘画艺术吸引了李可染一样——李可染充满激情地称赞黄秋园的画说:『有石谿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那繁复的笔墨也吸引了仕彬,这意味着,他将沿着黄秋园走向回归传统之路,因为黄秋园的画的确蕴含了来自王蒙、石涛、石谿等人的风格意趣。在反传统反得非常厉害的年代里,仕彬有这样的定力,不为风气所动,的确令人钦佩。展读仕彬的山水画,不管是一勺水一片石,还是千层岩万尺瀑,都有古雅稚拙之趣和氤氲莽郁之美,俨然一片翩然奇境。
  不过,更进一步的是,能从研习黄秋园转向黄宾虹,是仕彬艺术追求的另一转折性标志。如果说,黄秋园让仕彬学会了经营位置,那麽,黄宾虹却让他体会到了什麽是笔墨内美的魅力。黄宾虹在品评古画时认为:『倪迂渴笔,墨无渣滓,精洁不污,厚若丹青,其後惟僧渐江为得斯趣。』『精洁不污,厚若丹青』这八个字说得真好,『洁』与『厚』正是宾翁从古人那里领悟出来的神髓。从仕彬的画中看得出他对宾翁笔墨的领悟和表达。现今,画坛上不学宾翁的画家似乎很少了,但大多衹是学其繁密和凌乱,却忘记了宾翁自有清通和疏朗在,而且忘记了宾翁从书法演画法的教诲。宾翁说,书法即画法之所在,而书法修养的欠缺,差不多是当今从事绘画者的通病。相比之下,仕彬的书法修养使他的画有了与众不同的面貌,得益於他六法会通八法,笔力、腕力浑然入於绘画,用笔自然虚灵流动、顿挫有致。尤其重要的是,仕彬饱餐宾翁论笔论墨的玄机,他不是从形迹上来学,而是从画道的角度,振叶寻根,讨津溯源,从各种途径寻找着宾翁所推崇的笔墨境界。
  一般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常考虑技法会多一些,考虑情绪的表达会多一些,而於『道』的体现无从下手——不是他们不想表现『道』,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技巧中彰显出来。仕彬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大道堂』,显然对『道』独有领悟。
  在这里我将对『道』的领悟与仕彬交流一下。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与『道』是相连共生的。『天』不可知,可知可循者『道』也。但这个『道』也并非人们所理解的规律或法则,它不是人的认识对象,而是人的生存之道。人的生存呈现为一定的『道』,任何个体的生命都是在一条『道路』上的『行走』,『道』也总是在人的生存状态中显现出来,因此『道』不是认识论的范畴,而是存在论的『体悟』,身体力行,纔能了解这个『道』、接触这个『道』。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现成的知识,而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加以体会和领悟的。所以在『道』与『人』之间,要最大限度地去除彼此的距离,敞开自己的生命,以便最真切地贴近它。
  以『道』为创作的根源,在造化与人的心灵之间相通处透显出艺术精神,正是千馀年来绳绳相续的天人合一的生命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画家就会把自己的艺术从古典模式的萧疏荒寒与幽寂冷清中解放出来,从而注入生活的现实气息与情趣意味,传统的笔墨符号渗入生命的印迹,整幅画面也就气韵生动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仕彬的艺术历程,是一个寻求『道』、呈现『道』的历程。因为他时时在靠近『道』,并且让『道』在自己的艺术生命里面反映出来。当人尤其是艺术家有了这样的底蕴之後,他的艺术也就有了『道』的呈现。自然风物的陶冶与文人艺术传统的滋养,使仕彬在艺术求索中获益匪浅,他从领悟『道』的角度承继了『诗心』与『文脉』,从技术的层面完成了从对物抒情转为对心性、心境的寻找、发现与书写。他的根落实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枝叶却已尽情地伸向现代文明的空间。
  仕彬工花鸟、山水,但近来把精力都放在了山水画的创作上,我曾在一篇《画序》中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不妨也引述在此:『画道之中,山水、人物、花鸟虽各有殊胜,然不能不以山水为最尊。盖宇宙之间,惟山水为大,始於鸿蒙而备於大地。画人能究其所以然者,存於有迹之内,求於无迹之先。有迹者,山水也;无迹者,心性也。有斯心性,而後有斯山水,能夺山水变化之机者,心性而莫能成。王夫之曰:「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古诗评选》卷四阮籍《咏怀》)予曰:此十四字者,亦是画家正法眼藏!』无疑,对传统山水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仕彬在大气、茂密的审美选择中,显示出了文思跳荡、灵心飞动与敏锐感受的风格特色。而流露在作品中的雄浑、深远、厚重、绚丽,更是古典美境的现代重现,它是植根在传统文化的深处然後凝聚在画面上的,它也许就是自远古就诞生的『道』的现代闪现。在贴近这个『道』的过程里,画家的心灵已经获得一种精神的超越。那种时刻,技巧退隐到了一边,生命的本质却透显出来,它直接入画,或浅吟低唱,或翩翩起舞。於是在仕彬的笔下,山水成为一种象征,寄寓着国人对山川自然所特有的乡情、乡恋、乡思的情感与精神的意蕴。其每一件作品,都有来自於历史的人文记忆,小雨藏山客坐久,白云绕笔窗前飞,或者古石苍松见真性,行人流水皆天机,无不浸透着乡情,弥漫着诗意,历史画面与自然山水给他以艺术激情和创作灵感。
  我认真地品读仕彬的作品,无论是千岩万壑,还是逸笔纷披,其境象与气息都与传统息息相通,这山水既是自然之性,也是自家风光,自然的山川与胸中的丘壑交相辉映,充分地展现出他使传统融入自身独特的生活思考和生命体验之中的努力。
  仕彬将自己的期望定位在『道』上面,定位在『大』的追求上面,无论遇到什麽样的困难,他都在朝向这个目标精进不止。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老子《道德经》中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勤而行之的仕彬,一定会实现他的追求的。
  丙戌初春於北大未名湖畔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仕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